正当防卫观点展示-柏浪涛刑法精讲笔记
正当防卫 P77 甲故意伤害乙,乙反击甲,情急之下捡起一块砖扔向甲,击中了甲,同时也击中了旁边的丙乙对甲无疑构成正当防卫,但对丙构成什么,对此没有定论,而是观点的展示: 观点一:乙对丙也构成正当防卫。问题是,如此的话,丙就必须忍受乙的行为 观点二:乙对丙构成假想防卫。问题是,假想防卫要求防卫人主观上以为存在不法侵害,也即假想存在不法侵害。这就要求乙…
偶然防卫观点展示-柏浪涛刑法精讲笔记
偶然防卫 P74 1.偶然防卫的类型。 (1)故意型偶然防卫。例如,乙欲杀死丙,正要开枪时,被窗外的甲开枪打死甲没有认识到乙正要杀人,甲只有杀害乙的故意。经事后查明,若甲当时不将乙打死,乙就会将丙打死。(甲乙丙)甲在客观上制止了乙的不法侵害,但主观上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甲属于偶然防卫。甲涉嫌的罪名是故意杀人罪 (2)过失型偶然防卫。例如,乙欲杀死丙,…
夫妻救助义务观点展示-柏浪涛刑法精讲笔记
夫妻间的救助义务 P43 第一,妻子非自愿陷入险境,丈夫有救助义务。例如,妻子身重病、遇到歹徒等,丈夫有救助义务。 第二,妻子自己决定陷入险境,例如,妻子自残或自杀。对此,丈夫有无助义务?以前有定论,也即夫有救助义务。 目前变成观点展示: 观点一(多数观点):有救助义务,因为这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观点二:没有救助义务,因为妻子作为成年人,精神正常,…
间歇性精神病人能够辨认但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的,负刑事责任吗?
不负刑事责任。 刑法上的责任能力要求行为人同时具备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 只具有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其中一种能力的, 属于没有责任能力。 行为人具有辨认能力, 但不具备控制能力, 也表明其无法 “自由选择” 其行为, 是无责任能力人, 不负刑事责任。 有辨认能力的人因为精神病而丧失控制能力, 刑法认为这种情况行为人不具有实施犯罪的能力, 也即仅具有辨认…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要负刑事责任吗?
不负刑事责任。 《刑法》 第 18 条第 2 款规定,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 应当负刑事责任。 反之, 如果间歇性精神病人在实施行为时, 精神不正常, 不具有责任能力, 便阻却责任, 该行为不成立犯罪, 不负刑事责任, 即使实施行为后精神正常, 也不承担责任。 “行为与责任同在” 是刑法适用的一个基本原则, 行为人是否要承担责任, …
缓刑宣告禁止令不能影响基本生活需要
根据《刑法》第72条第2款的规定,宣告缓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对犯罪分子宣告禁止令。但禁止令的内容,应当充分考虑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的关联程度,不能影响犯罪分子的基本生活需要。 比如“禁止甲1年内出入医疗机构”的说法就是错误的,因为在甲生病时,也有到医院就医的权利,法院不能剥夺其到医院就医的正当权利。
医疗纠纷维权应当通过正当途径进行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医患矛盾突出,医患关系紧张。 在出现医疗纠纷时,患者当然有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维权也应通过正当途径进行,而不能通过起哄闹事,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方式进行,否则,如果以违法的方式,甚至犯罪的方式进行所谓的“维权”,就会侵犯到他人的合法权益,侵犯到社会公共利益,作为司法机关,当然要严厉打击,如果构成犯罪,当然也要依法从严惩处,这是…
限制减刑
《刑法》第50条第2款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一定要注意,限制减刑后,根据《刑法》第78条规定,原则上实际执行的刑期最低限度还应不少于25+2=27年;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不少于20…
刑事执行中财产执行的顺位
在我国刑事执行中,民事责任执行优先于刑事责任执行。 而在民事责任的执行中,医疗费必须排在第一位,因为不论赔偿什么费用,都得优先保障被害人的生命健康。 此外,若有人主张优先受偿权,其受偿顺位可以提前,但最多排在医疗费后受偿,不能超越医疗费。
暂予监外执行谁负责
谁决定监外,谁决定收监。那么,暂予监外执行谁说了算?关键看罪犯是交付前被监外还是交付后被监外。 交付执行前,由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 交付执行后,由监狱或者看守所提出书面意见,报省级以上狱管机关(司法行政机关)或者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 具体来说,若是监狱负责执行的刑罚,就报省级以上狱管机关(司法行政机关)批准。若是看守所负责执行的刑罚,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