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刑法学

93 篇文章

结果的推迟发生观点展示-柏浪涛刑法精讲笔记
结果的推迟发生(事前故意)P105 甲故意杀乙,致乙重伤昏迷,以为乙死亡,为了抛尸,将乙扔进河里,乙溺水身亡。如何处理? 行为公式:前一行为(故意杀人,致人重伤昏迷,以为死亡)+后一行为(毁“”灭迹,导致死亡)焦点问题是,死亡结果与哪个行为有因果关系?由于甲的故意杀人行为已经终了,所以后面的毁“尸”灭迹行为与故意杀人行为是独立关系。对此需判断二者是…
打击错误与偶然防卫结合-柏浪涛刑法精讲笔记
打击错误与偶然防卫的结合 P103 模型1:犯罪人的场合。(2016年真题),甲乙共同向丙射击。甲未料击中乙,致乙死亡。事后查明,甲若未致乙死亡,乙便会射中丙。 打击错误是三边关系:犯罪人(甲)、欲害对象(丙)、实害对象(乙)。甲朝丙开枪,却不慎打死乙。这是打击错误。偶然防卫是双边关系:犯罪人(甲)→实害对象(乙)。甲打死乙,客观上制止了乙的不法侵…
对象错误与打击错误结合-柏浪涛刑法精讲笔记
对象错误与打击错误的结合 P103 例如,甲以为前方左侧10米处是仇人乙(实际是丙),向其开枪,子弹打偏,不慎击中右侧附近一人,该人是仇人乙。甲对左侧的人存在对象错误,对右侧的人存在打击错误。由于对象错误不存在观点展示,而打击错误存在观点展示,故主要分析打击错误。 具体符合说认为,甲对左侧的人(丙)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对右侧的人(乙)构成过失致人死…
打击错误-2021柏浪涛刑法精讲笔记
打击错误(方法错误)P102 例如,甲看到前方树下站着仇人乙,向其开枪,打偏了,不慎打死附近忽然出来的丙。 注意案件事实前提是:甲对丙的死亡持过失心理。 如果甲对丙的死亡持间接故意或概括故意的心理,则表明在丙的死亡上,甲的主客观是一致的,没有事实认识错误。 对于打击错误,理论上存在观点展示两种观点平分秋色,没有哪种是多数观点或主流观点。目前考试考查…
偶然避险观点展示-柏浪涛刑法精讲笔记
偶然避险 P82 1.偶然避险的辨认标准:在避免危险这一点上,没有做到主客观相一致,也即客观上避免了危险,但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认识到这点例如,甲以毁坏财物的目的砸坏乙的汽车玻璃,却碰巧救了被锁在车里的快要窒息的小孩。甲属于偶然避险。 2.偶然避险的观点展示。 (1)避险认识不要说(结果无价值论):成立紧急避险,只要求客观上避免了危险,不要求主观上认识…
正当防卫观点展示-柏浪涛刑法精讲笔记
正当防卫 P77 甲故意伤害乙,乙反击甲,情急之下捡起一块砖扔向甲,击中了甲,同时也击中了旁边的丙乙对甲无疑构成正当防卫,但对丙构成什么,对此没有定论,而是观点的展示: 观点一:乙对丙也构成正当防卫。问题是,如此的话,丙就必须忍受乙的行为 观点二:乙对丙构成假想防卫。问题是,假想防卫要求防卫人主观上以为存在不法侵害,也即假想存在不法侵害。这就要求乙…
偶然防卫观点展示-柏浪涛刑法精讲笔记
偶然防卫 P74 1.偶然防卫的类型。 (1)故意型偶然防卫。例如,乙欲杀死丙,正要开枪时,被窗外的甲开枪打死甲没有认识到乙正要杀人,甲只有杀害乙的故意。经事后查明,若甲当时不将乙打死,乙就会将丙打死。(甲乙丙)甲在客观上制止了乙的不法侵害,但主观上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甲属于偶然防卫。甲涉嫌的罪名是故意杀人罪 (2)过失型偶然防卫。例如,乙欲杀死丙,…
夫妻救助义务观点展示-柏浪涛刑法精讲笔记
夫妻间的救助义务 P43 第一,妻子非自愿陷入险境,丈夫有救助义务。例如,妻子身重病、遇到歹徒等,丈夫有救助义务。 第二,妻子自己决定陷入险境,例如,妻子自残或自杀。对此,丈夫有无助义务?以前有定论,也即夫有救助义务。 目前变成观点展示: 观点一(多数观点):有救助义务,因为这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观点二:没有救助义务,因为妻子作为成年人,精神正常,…
间歇性精神病人能够辨认但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的,负刑事责任吗?
不负刑事责任。 刑法上的责任能力要求行为人同时具备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 只具有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其中一种能力的, 属于没有责任能力。 行为人具有辨认能力, 但不具备控制能力, 也表明其无法 “自由选择” 其行为, 是无责任能力人, 不负刑事责任。 有辨认能力的人因为精神病而丧失控制能力, 刑法认为这种情况行为人不具有实施犯罪的能力, 也即仅具有辨认…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要负刑事责任吗?
不负刑事责任。 《刑法》 第 18 条第 2 款规定,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 应当负刑事责任。 反之, 如果间歇性精神病人在实施行为时, 精神不正常, 不具有责任能力, 便阻却责任, 该行为不成立犯罪, 不负刑事责任, 即使实施行为后精神正常, 也不承担责任。 “行为与责任同在” 是刑法适用的一个基本原则, 行为人是否要承担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