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学而思

344 篇文章

诈骗罪与盗窃罪的区分(两角关系的情形)-《柏浪涛刑法主观题》
一、诈骗罪与盗窃罪的关键区分: 被害人是否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物。 盗窃罪缺少诈骗罪的第三步:基于认识错误而处分财产。 这一步是一个主客观相一致的概念,包括客观上有处分行为,主观上有处分意识。二者缺一不可。 做题步骤:先审查客观处分行为,再审查主观处分意识。 第一步:处分行为→无:盗窃罪/有:审查第二步处分意识→无:盗窃罪/有:诈骗罪 二、客观处分行…
诈骗罪构成要件-《柏浪涛刑法主观题》
一、诈骗罪构成要件 1、诈骗罪定义 诈骗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他人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 2.诈骗罪行为结构 欺骗行为→对方产生或维持认识错误→对方基于认识错误而处分财物→行为人取得财物→对方遭受财产损失 二、欺骗行为 1、骗取对象:财物和财产性利益 2、欺骗内容 诈骗罪的欺骗指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表明只能就事实判断进行欺骗。就价…
抢夺罪司法解释的两点规定-《柏浪涛刑法主观题》
一、飞车抢夺问题 2013年11月11日最高院、最高检《关于办理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6条规定: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夺取他人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夺取他人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放手而强行夺取;驾驶车辆逼挤、撞击或强行逼倒他人夺取财物的;明知会致人死亡仍然强行夺取并放任造成财物持有人轻伤以上后果的。 这些是注意规…
携带凶器抢夺-《柏浪涛刑法主观题》
刑法第267条第2款: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263条(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本款是法律拟制。 1.凶器 性质上的凶器:武器、危险品用法上的凶器:本来用途不是凶器,但可用于杀人,需综合考察杀伤力大小一般人对其畏惧感大小:(藏獒案)藏獒有杀伤力,一般人对其也有畏惧感,属于携带凶器抢夺,定抢劫罪。 2.携带 不要求本人随身携带,可让第三人携带不要…
抢夺罪的行为结构-《柏浪涛刑法主观题》
一、抢夺罪行为结构 对物实施暴力→对人有危险 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直接夺取他人紧密占有的财物的行为。 抢夺罪的本质是对物实施暴力。表现情形:乘人不备非乘人不备:在被害人有防备情况下夺取 二、盗窃罪、抢夺罪、抢劫罪的区分 区分标准:手段的暴力程度不同。三罪不是对立排斥关系,而是位阶关系,可以包容评价。 盗窃罪:对物平和,对人没有危险 抢…
盗窃罪的罪数总结(盗窃+后行为)-《柏浪涛刑法主观题》
一、盗窃普通财物 盗窃普通财物后销赃,没有欺骗买家,不再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盗窃普通财物后销赃,欺骗了买家,销赃行为构成诈骗罪,与盗窃罪数罪并罚。 二、盗窃违禁品 盗窃假币、文物、毒品、淫秽物品,又出售假币、倒卖文物、贩卖毒品、贩卖淫秽物品,前后两个行为构成两个犯罪,定盗窃罪+出售假币罪、盗窃罪+倒卖文物罪、盗窃罪+贩卖毒品罪、盗窃罪+贩卖淫秽物…
盗窃罪的特殊类型-《柏浪涛刑法主观题》
一、多次盗窃 根据2013年司法解释,2年内盗窃3次以上,应认定为“多次盗窃”。 基于同一个盗窃犯罪意思,同一地点连续针对多个被害人实施盗窃,属于一次盗窃。不要求每次盗窃都成立盗窃罪,更不要求都成立盗窃罪既遂。 二、入户盗窃 户,指家庭生活场所入户时应具有非法目的,但不限于盗窃目的。合法入户,临时起意盗窃,不属于入户盗窃。 三、携带凶器盗窃 包括性…
盗窃罪既遂条件:建立自己的占有-《柏浪涛刑法主观题》
取得型财产犯罪:盗窃罪、诈骗罪、敲诈勒索罪、抢劫罪、抢夺罪 取得型财产犯罪要求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要求“取得”,要求建立自己的占有。因此取得型财产犯罪的既遂标准是取得控制财物--取得控制说。 取得控制,指行为人建立对财物的占有,即将财物置于自己实际控制范围之内,排除他人支配的可能性。 空间上,不要求必须持有。将财物置于预定的隐蔽地点就算在实际控制范围…
柏浪涛刑法主观题答题格式
一、答题方法论 1.答题时间、字数 每道题平均45分钟完成1000-1200字。 2.不同题型答题策略 (1)案情很长 每段材料考点相互独立,答题布局时按自然段答题。 (2)案情不是很长 单个自然段没什么暗含考点,需要结合上下文考点才完整,答题 布局时按人头答题。 先答共同犯罪:张三、李四、王五构成XXX共同犯罪。 再答个人犯罪:张三还有实行过限,…
盗窃罪的秘密性问题-《柏浪涛刑法主观题》
盗窃罪行为结构要求的转移占有,必须是和平手段,不能是暴力手段。 法考界,多数说认为,成立盗窃罪不要求秘密性。 少数说认为,盗窃罪必须具有秘密性。 观点展示,选任意观点客得分,若考唯一答案,按多数说。 然后是通过大量法考真题,来论证张明楷老师主张“盗窃罪不要求秘密性”。